您的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详情

强雁领航,群雁齐飞,黄升镇的乡村蝶变记→

2023-08-29 21:24:44 来源:农村大众

滨州市沾化区黄升镇是个纯农业乡镇,全镇人口2.6万,可常驻人口只有9000人左右。走出黄升镇的村民,多数在外打工、做生意;留在家里种田的,基本上是些老人、妇女。

“年轻有为的人走出去了,一个村子怎么振兴?必须有强雁领飞,才能带领众雁齐飞。”黄升镇党委书记王文涛说,“我们的办法是,把品行好、有能力又热爱家乡、希望家乡实现振兴的能人请回来,让他们回村任职、办企业,带领乡亲们加快发展步伐。”


【资料图】

黄升镇堤圈村是个有495户、1483口人的农业村,以前年轻村民外出打工,妇女和上了岁数的男人在家种地,村内道路破烂,全村没个精气神。在黄升镇党委和堤圈村党员邀请下,在外开办企业的党员张立军2018年回到村里,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。他自己拿出7000多万元,用于堤圈村的村庄建设,街道全部硬化,粉刷墙体,栽树栽花,改善办公条件,建设健身娱乐文物,整个村子完全变了样。

张立军让300多个年轻村民在自己开办的企业上班,这些村民年人均工资收入超过6万元。他还在村里办起了党支部领办的文化旅游公司,让留在村里的妇女和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在村内实现就业。“我是在堤圈村出生、长大的,我走出村子后挣了钱,就想让全村人都尽快过上美好生活,所以我又回到村里。”他说。

黄升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李春晓说,为让强雁回归,黄升镇把全镇能人、名人等全部梳理了一遍,梳理对象既包括经济能手,也包括社会名流;既包括走出沾化的,也包括在本地做生意、办企业的,在选择回归强雁时,既看能力,也看人品。

黄升镇杨家村的李风昌其实人一直没有离开村子,他以前种着16亩冬枣,主要收入靠收枣卖枣,自己挣自己的钱,村里的事管不着也不能管。2017年,他被请“回”村,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。“我很了解冬枣,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。”他说,“我当村党支部书记,就要做好,让全村人实现增收。”

李风昌让全村人增收的办法,是嫁接二代冬枣,建冬枣大棚。2019年,村里成立了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,带领村民建冬枣大棚。到现在,全村900亩露天冬枣,已经有700亩变成了大棚冬枣。“露天种植冬枣,受风雨、冰雹等影响太大,尤其是遇到连续秋雨,不说增收,不赔本就是好的。”他说,“棚内冬枣受天气影响小,质量有保证,收入自然就高。”

2022年,杨家村的大棚一代冬枣平均亩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,二代冬枣在2万元以上;露天一代冬枣,亩平均收入不到5000元。村民心里都算清了一笔账:李风昌当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建冬枣大棚,每年至少让全村人增收3500万元。

杨家村党支部书记李风昌说,如果今年二代冬枣和去年差不多,这个大棚今年亩纯收入要超过4万元。今年春天浇小麦和枣树时,他晚上守在干渠边,守了近一个月,受寒风侵袭,三个月前肩肘发炎,只能吊起来。

“强雁回村带领村民加快发展步伐,他们真干,镇党委、政府也是真支持。”王文涛说。为了帮助杨家村建设冬枣观光采摘园,黄升镇帮助把冬枣园的路硬化起来,建起停车场,并准备着帮这个村建冬枣交易市场。

大姜村是个有1768口人的大村,全村耕地2428亩,全村常驻人口只有三四百人。今年52岁的姜国清16岁就开始做买卖。2013年,看到村里有些老人种不动地了,他开始流转这些老人的土地,地流转多了,他就买农机。2017年,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,对全村人说:村里拿出一块土壤、交通、水浇条件最好的地块,想种地的到这里来种;不管自家是几级地,到这里都是一亩换一亩,不愿种的,由他和另一种地大户来种。

2018年,村民自种的粮田还有800亩;到2023年夏播时,只剩下500亩。姜国清农机多,成立了农机合作社,帮助还在种粮的村民耕种收,让村民腾出更多的时间外出挣钱。

大姜村村党支部书记姜国清种的800多亩玉米田里,玉米长势旺盛。他说,如果后期不遇到大风等灾害天气,今年玉米亩产估计要超过1400斤。

现在,大姜村的粮田,姜国清和村委会委员姜学良各种着800多亩,村民自种着500亩。“村民自种的粮田,是留在村里的老人、妇女在种着,不知道科学种田不说,有的种上就不管了,只等着最后收,产量上不去。”姜国清说,“我种粮,讲科学,管理又上心。去年,我种的小麦比村民自种的增产100斤,玉米增产200多斤。”仅他耕种的800多亩粮田,一年就实现粮食增产24万斤。

大姜村一外出打工村民种的玉米地里,因缺少管理而长满杂草。

“近几年,黄升镇已经请回9名能人回村担村党支部书记。”王文涛说,“在这9人的带领下,这9个村不管是村容村貌,还是村集体收入、村民收入,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。”王文涛说。

大众报业·农村大众记者 孙成民 贾海宁 巴真真

标签:

上一篇:联合集团(00373)发布中期业绩,股东应占亏损1.64亿港元 同比收窄72.94%
下一篇:最后一页